讓技術扎根泥土 助林業產業發展
6月17日,華龍區林業技術服務中心會同濮陽市林科院林保室主任、教授級高工張兆欣組成技術團隊,頂著炎炎烈日,前往豫龍農莊、馬呼屯村開展果樹夏季管理技術指導,解決調研時發現的杏、李黃葉問題。
首先,技術團隊來到豫龍農莊的桃園,桃子已掛滿枝頭,琳瑯滿目,但掛果密度過大導致果實偏小,有的結果枝被壓彎、壓折。張教授指出這是沒有及時疏果的原因,并詳細講授了修枝、疏果的技術要點,同時給出了當前最適宜的施肥用藥建議,助力基地增產增收。
隨后,技術團隊來到豫龍農莊的雜果園,查看杏、李黃葉問題。該區域部分杏、李葉片已大面積焦黃、樹干樹枝也開始干枯,更有苗木瀕死。在了解了基地日常管理及使用除草劑等情況后,結合去年的特大暴雨災害,張教授判斷產生黃葉的原因一方面是受雨災影響,導致弱勢苗木根系呼吸不暢,產生爛根,同時土壤缺少鐵元素;另一方面基地前期使用過除草劑,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藥害,致使細弱的苗木受損,影響生長。為了更好的了解果樹瀕死的原因,張教授讓果農將瀕死的杏樹、李樹整株挖出,進行了“刨根問底”直查病灶,對病因病情“追根溯源”。通過對根系和根部樹干的仔細查看,發現部分受淹果苗出現褐根,導致吸收營養和水分受阻;個別果苗存在根瘤病。張教授提出,果農要迅速向基地負責人匯報,及時將有根瘤病的苗木祛除,以免病菌隨水傳染全園。同時給出了有針對性的技術解決方案,力圖以最短的時間,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苗木病害問題,將基地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,確保我區林業產業穩定發展。
最后,技術團隊到馬呼屯村東桃園進行實地查看。張教授強調,現在是夏季管理的關鍵時期,并現場示范了果樹修剪,要求果農修剪完畢要打一遍多效唑,及時控制果樹旺長。
讓技術下鄉,讓知識接地氣,將有限的林業生產資源轉化為更高的經濟效益,切實增強綠色惠民、綠色富民,是我們每個林業人的責任。區林業中心的技術人員紛紛表示:讓果農們更好地掌握果樹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,為增產、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礎,是林業技術人員的義務,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、做好服務,切實肩負起讓技術扎根在泥土里的職責,為我區特色產業發展貢獻林業力量。
助力林業產業發展,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,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,區林業中心一直在行動。